1. 精益實踐案例
按照《組織精益管理評價準則》(系統協同、價值流改善、價值實現、驅動要素)構成了組織精益管理的框架。
組織實施精益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明確精益管理原則、基本概念和內容,指導組織實施精益管理,制訂《組織精益管理評價準則》。
本標準基于我國精益管理實踐,參考國外有關精益管理的標準,為組織實施精益管理提供了系統框架,規定了實施精益管理的要求,同時為組織精益管理評價奠定了基礎。
2. 精益案例分享
安全生產防護條例,精益生產實施條例,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條例。
3. 精益思想案例
小賬大算
李師傅是廠里的老人了,身為廠長助理,本次精益化管理中也身兼重職,負責我廠精益化管理運行工作。 隨著算賬文化的展開推行,這天晨會上貫徹宣講了關于精益化管理我礦最新的指導意見,要求算賬到班組。所有生產環節都要算賬,干前算、干中算、干后算;所有過程都要細化量化,從一公斤油脂到一斤棉紗都要體現出來。 下班時候,廠黨支部孫書記和李師傅正在交流精益化工作如何開展,班組長小劉、小張找來了?!皶?,李師傅,正好你們都在,我們想反應個問題?!?nbsp; “這個算賬文化,我們沒有意見,可是咱們的賬算的太細了吧?我們組今天領用七張砂紙都不行,主任說只需五張,兩張砂紙也卡這么嚴呀?” “我們也是,今天焊接碰頭座,工作量是焊接20件,估算需要2包焊條多一點,我們領三包焊條,結果主任只按需求給,三包都不給簽批,這有零有整的,算賬算的也太細了吧?!?nbsp; “哈哈,來,坐!坐!”孫書記讓兩個班組長先坐下, 李師傅說:“這個不能怨你們主任,是怪我工作沒有做到位,沒有給大家說仔細,今天借著你們提到的問題,我給你們仔細說說?!?nbsp; “咱們的工作,其實標準化作業,生產耗材基本都是有標準的,首先你們今天材料的工作用量,主任有沒有給夠你們呢?”李師傅問道。 “夠倒是夠了,就是卡的太死了,萬一工作中有點其他情況,稍微超點量我們不是還得重新再批材料???還要去解釋為啥超標了,這太麻煩啦?!毙⒄f。 “咱們的精益化管理,目的是什么呢?”孫書記笑呵呵的看著他們。 李師傅說:“你們多領兩張砂紙,他們多領半包焊條,東西看起來都沒啥,理由好像也是咱們說的人之常情,能剩點別不夠,剩下的我們下次再用就是了。對吧?” “可是你們仔細想想,平常工作中,你們多領的這些材料,真的都能物盡其用么?半包焊條、兩張砂紙,據我所知,這些比較零碎的材料,咱們車間、班組里面管理的并不是很妥善,或者隨手一放,或者就地一扔,可能別的人不注意就當垃圾處理掉了。反正也沒有多少東西,咱們下次再領,是吧?” “咱們精益化管理現在就是要從細微處著手,把咱們工作中的不足,可能會產生的浪費,通過標準化作業,盡可能規避掉這些不必要的成本開支,為什么我們要干前算,干中算,干后算?我們算這個東西做什么用呢?就是要養成標準化作業的習慣。把我們的改進變成一個可視的、直觀的、量化的東西。今天我們做同樣的工作比昨天省下了一張砂紙或者兩根焊條,通過咱們的算賬,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我們自己也能看到確實比昨天工作有改進,這樣我們精益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就達到了,堅持改進,杜絕浪費,降本增效。對不對?” “一張砂紙或者兩根焊條,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咱們不能光看小賬,全廠所有班組的小賬日積月累,放在全廠可就不是一筆小賬了,一張砂紙算5毛錢,每個班組每天節省浪費1張,一個月全廠七個班組能通過砂紙節約80元,一年可就小一千塊了,咱們把這一千塊可能浪費掉的成本換成效益,買肉吃它不香么?” “香!香!香!哈哈”班組長小劉、小張不好意思的笑了“仔細掰開賬聽你這一說,還真是這么回事,你這管家是‘小賬大算’呀,我們不服不行?!?nbsp; 孫書記笑著說:“班組長是咱們的兵頭將尾,你們是貫徹落實各種精神理念的最直接的執行人,只有你們對工作理解透徹了,咱們的職工工作中才能不變形不走調,咱們工作中有什么問題就應該及時交流,有不足的地方咱們才能認識到去改進,才能把咱們的精益化管理工作做實做細,把咱們廠這本小賬算好?!?/p>
4. 生活中的精益案例
近期,參加了單位組織的精益生產管理培訓班學習,聆聽了精益管理專家陳鵬老師的授課。通過形象,生動的實例,受到了一次愉快而深刻的思想,管理知識教育。進一步啟迪了思維,開拓了視野,細細品味感受很多。以下是我個人學習以后的一些心得體會:首先,深刻了解到精益生產管理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是一種認真的態度,更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老子云:"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還提了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做起,從細微處入手。對于企業是一樣的道理,現實的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機會非常少,多數人,多數情況下只能做一些瑣碎,單調的事情,或平淡,或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這就是生活,每一個個體成為不可缺少的基礎。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導致全盤否定,就會出現100-1=0的現象.因此,在現代管理中細節決定實體發展的成敗。其次,自身而言,通過學習意識到,在工作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把企業必作"人"一樣的系統,把總經理或領導層比作"頭",把中層管理比作"身體",把基層人員比作"肢體",如果一個企業,每一個人都能合理"定位",能認識自己所處的地位,干好自己應干好的工作,發揮好自己的"專長",就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然很可能就是寸步難行。第三,就企業而言。認為應該加強本企業的文化建設。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企業在精益生產管理的應用上,特別是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標準越來越高的社會趨勢下,精益生產管理的重要性日見明顯。就上所述,精益生產管理是種意識,觀念,是種態度與文化。因此,在企業中實施精益生產管理,就是對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都要持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到事無巨細,不斷培養個人扎實,嚴謹的工作風格。做到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查,時時有計劃,事事有總結,杜絕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點,企業在競爭中才能步步為贏!總之,過這次培訓班學習,使我系統,全面地了解了精益生產管理的深邃,洞悉了精益化管理在現實工作,生活中對于個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深遠意義。我將立足本職工作,放眼未來,與廣大同仁們一起,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5. 精益實踐案例分享
按照《組織精益管理評價準則》(系統協同、價值流改善、價值實現、驅動要素)構成了組織精益管理的框架。
組織實施精益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明確精益管理原則、基本概念和內容,指導組織實施精益管理,制訂《組織精益管理評價準則》。
本標準基于我國精益管理實踐,參考國外有關精益管理的標準,為組織實施精益管理提供了系統框架,規定了實施精益管理的要求,同時為組織精益管理評價奠定了基礎。
6. 精益改善案例分享(第一期)
精益是一種變革,一種思想的變革,所以要擴大宣傳和培訓力度,譬如在公司食堂和大門入口處張貼海報;在看板上張貼各類員工改善案例;適當的時候可以建立獎勵制度,以獎勵改善案例,如此一來,精益就風風火火搞起來。
7. 精益實踐案例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索精益管理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當前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根據精益管理理論對護理管理工作實施全面優化。結果通過實施精益管理,護理管理的流動環節進一步得到壓縮,直接護理患者時間由37.25%提高到52.3%,患者護理滿意度由92%提升到了97%。結論精益化管理作為一種科學、系統的管理應用于護理實踐的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值得進行推廣。
8. 精益課題案例
隨著精益生產理念的日益完善,很多企業管理者都漸漸意識到進行精益生產改善的重要性,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對改善的最直接的認識就是精益生產改善對成本控制的益處,能夠通過改善活動來有效的減少并控制成本,這是精益生產改善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一個改善項目的實施不僅僅需要管理階層的意向和判斷,因為整個改善流程沒可能由管理者一個人去進行操作。而此時很多企業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到底哪個部門需要來擔當成本控制改善這一個重要任務的主要職責呢?誰又應該擔當這個任務的大頭呢?
在精益生產推進過程中,有人說是產品研發部門。因為產品設計成本決定主要制造成本,要綜合考慮面向成本的設計。又有人說大頭是降低庫存,逼著物控和采購降低庫存周轉時間,縮短入料周期,對成本的控制力度很大。還有人說基層管理是重要的,由上而下的推行才會暢通,減少互相踢皮球的情況,也能帶動改善(氛圍的建設。各種說法都非常的具有說服性,難分高下。
事實上,由此可以看出,降低和控制成本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過程,要想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持續的保持這種改善成果,基層管理、產品設計、物流部門、倉儲、物控、采購等各個部門的作用都必不可少。精益生產推進過程中,成本改善不是一個部門能夠完成的,是一個典型跨部門合作的項目。項目團隊由來自生產,工程,技術,改善,質量各個部門的基層管理負責人,帶動整個部門參與到成本控制的流程中。
9. 精益生產經典案例
opl是單點課,是讓一線的操作工把自己在平時工作中一些隱形的技巧和經驗,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出來,以達到多能工訓練的目的,這是自下而上的成果革新。
而知識案例,是管理者對現場案例的分析改善,總結的知識,已達到培訓的目的,這是自上而下的體制革新。這是個人理解,希望多溝通交流,共同成長。
10. 精益實踐案例心得體會
今天留下最深刻的是團建項目生命托舉以下分享幾點:
第一身為管理人員有很多的成績是自己團隊人托舉起來的,這個游戲更能理解集團尊重一線、服務一線的初衷;第二打造團隊必須要統一思想,團隊有一樣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共同努力、共同付出,才能走向成功;第三在堅持托舉過程中正如集團精益思想要求那樣,我們也在團建游戲中持續改進,通過激情奮斗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