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 早期管理實踐與管理思想階段。從人類社會產生到18世紀,人類為了謀求生存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管理活動和管理的實踐,其范圍是極其廣泛的,但是人們僅憑經驗去管理,尚未對經驗進行科學的抽象和概括,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理論。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實踐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見于埃及、中國、希臘、羅馬和意大利等國的史籍和許多宗教文獻之中。
2. 管理理論產生的萌芽階段。18世紀到19世紀的工業革命使以機器為主的現代意義上的工廠成為現實,工廠以及公司的管理越來越突出,管理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學開始逐步形成。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亞當?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衛?李嘉圖(1772—1823)等。
3. 古典管理理論階段。古典管理理論階段是管理理論最初形成階段,在這一階段,側重于從管理職能、組織方式等方面研究企業的效率問題,對人的心理因素考慮很少或根本不去考慮。其間,在美國、法國、德國分別活躍著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師,即科學管理之父泰羅(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論之父法約爾(H.Fayol,1841-1925)以及組織理論之父馬克斯?韋伯(M.Weber,1864-1920)。
4. 現代管理理論階段?,F代管理理論階段主要指行為科學學派及管理理論叢林階段,行為科學學派階段主要研究個體7a64e78988e69d行為、團體行為與組織行為,重視研究人的心理、行為等對高效率地實現組織目標的影響作用。行為科學的主要成果有梅奧(Mayo,1880-1949)的人際關系理論、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F.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麥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論-Y理論”等。
5. 當代管理理論階段。進入70年代以后,由于國際環境的劇變,尤其是石油危機對國際環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時的管理理論以戰略管理為主,研究企業組織與環境關系,重點研究企業如何適應充滿危機和動蕩的環境的不斷變化。邁克爾?波特(M.E.Porter)所著的《競爭戰略》把戰略管理的理論推向了高峰,他強調通過對產業演進的說明和各種基本產業環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戰略決策。
也有將企業管理的形成和發展分為4個階段的:
1、18世紀末~19世紀末的傳統管理階段。這一階段出現了管理職能同體力勞動的分離,管理工作由資本家個人執行,其特點是一切憑個人經驗辦事。
2、20世紀20~40年代的科學管理階段。這一階段出現了資本家同管理人員的分離,管理人員總結管理經驗,使之系統化并加以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學管理理論。
3、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現代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從經濟的定性概念發展為定量分析,采用數理決策方法,并在各項管理中廣泛采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
4、新世紀管理階段。以人本和企業文化管理為主,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