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口音光的培訓觀念
音光公司新任的管理者剛上任幾天、就對中層干部以及工作環境產生極
大的不滿,于是就有重新給予中層干部新的教育。改善工作環境等的構想出
現。由于對部屬的工作態度不滿意,就會產生重新教育部屬的動機,這也是
管理者想要“重新塑造中層干部”的意愿,簡單地說,就是塑造管理者能使
用的中層干部。
這樣一來,這些中層干部常會和企業界所要求的人才完全脫節,而只是
單純憑管理者的意思塑造出一個“很聽話和什么事都肯做的中層干部”。這
種想法如果擴展到整個企業界的人事管理上,就會使組織里的每個成員,只
是墨守成規地完成上司的命令而毫無變化。雖然領導效率會提高,然而其缺
乏判斷及思考的能力,也將成為阻礙公司發展的絆腳石。
人才的培育是因公司的需要。然而如何培育,卻不能僅靠管理者的意愿,
想怎樣就怎樣。必須讓中層干部能表現他的才華,并借此增加他的工作能力,
以完成公司所指定的工作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培育企業界所需要的人才。
所以,以更具效率的方式來培育人才,才是管理者網羅人才的重點。
在野口音光的培訓觀念中,中層干部訓練的目的有三:
(1)訓練中層干部成為辦事能力很強的人,因此必須給予中層干部實際
學習的機會,同時也要訓練中層干部成為一個行事小心的人。
工作認真并不代表中層干部對整個工作狀況非常了解。然而有的管理者
往往以為認真就代表對工作了解,于是一心栽培工作認真的中層干部,殊不
知認真的態度只是表面現象,實際上, 他對整個工作概況全然不知。
因此為了了解中層干部對工作的認識有多少,就必須經常詢問中層干部
工作的目的為何?以及基本知識是否明了?因為就算有長時間的工作經驗,
誰也無法完全了解真正的工作內容,況且人人都有惰性,很少提出工作上的
疑問。
(2)形成工作單位的文化,也就是小集團的活性化。借此增進中層干部
們的團結精神以及相互間的信賴關系,并且實現為人處世的教育。
然而,諸如此類的教育方式,有很多是很難實行的。所以不少管理者經
常利用別的單位做集合教育,卻反而造成管理者的能力喪失以及不良的后
果,因為這種教育多半是依賴人事部門的力量在進行,所以管理者應該發揮
本身的力量,使得自己領導的單位,形成單位文化才對。對剛上任或對這種
教育方式不太了解的管理者而言,如要進行單位教育、就必須充實內在涵養,
這才是一個成功管理者的條件。
(3)訓練中層干部成為企業界的中流砥柱。盡管企業界不斷地高喊教育
人才的口號,然而真正負責任,肯為訓練中層干部而做長期計劃的管理者,
卻不多見。
訓練中層干部成為優秀人才已是企業的重要方針,然而許多管理者并沒
有真正去實行,至于要培育優秀人才,從上任的第一天。就應該開始實行。
討論:
①野口音先是怎樣評價培養中層干部這一觀點的?
②有人認為將中層干部培訓,使之成為具有高級管理者的素質,會影響
高層管理的權力,你怎樣認為?
③倘若你是一個剛上任的高級管理者,你將采取怎樣的態度對待中層干
部?
在培訓之外,摩托羅拉尚有許多成功的秘訣,如市場戰略。
摩托羅拉將市場占有率的提高視為該公司發展的基本方針。他們認為:
市場占有率是一家公司是否能夠繼續發展的關鍵,因為由此可以判斷出在競
爭激烈的市場中,顧客需要的滿足度是不是得到提高,企業內部的生產效率
是不是在上升。
摩托羅拉在營銷策略中也不斷保持攻勢。摩托羅拉的原則是對任何可能
有潛力的市場均不放棄,而且提早積極籌劃。
早在1988 年的營銷計劃中,摩托羅拉就確定未來有可能急速成長的幾個市場——印度和巴西,之后又展開對東歐及中歐市場的進軍計劃。1986 年摩
托羅拉就己向中國銷售移動電話,大規模挺進中國市場。
1986 年,在摩托羅拉董事長羅伯特·高爾文中國之行后,公司進行了4
年的中國市場調查,建立起摩托羅拉中國發展戰略。1992 年6 月,摩托羅拉
中國生產廠正式破土。盡管投產一年來生產基地創造的生產力高出了摩托羅
拉其它工廠,但公司承認,近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使摩托羅拉原有的中國計
劃顯得保守。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移動和手持蜂窩電話生產廠商,1993 年接到了其通訊
部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來自中國的1 億美元的國際定單,巨大的市場引力使
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員工計劃擴展了10 倍。他們希望到本世紀末公司在中國的
員工總數從目前的2500 人增至2 萬人。
目前,摩托羅拉在中國投資2.8 億美元,不久將另外投資3 億美元,到
2000 年摩托羅拉在中國計劃投資將達10 億美元。
六、著名的G9 組織設計策略
摩托羅拉不僅重視研發投資,在新產品研發速度上也超越世界同業許
多,英特爾公司實際花費2~3 年的研究項目,摩托羅拉經常只要1 年半就可
完成。
這種成效主要得益于該公司自行創造的組織結構,該結構基本上是采用
“矩陣式組織”,它包括4 個“地區類”的業務組織。分別為歐洲、中東地
區,日本地區,亞太地區以及美洲地區。
另外,還有4 個“產品類”事業群組織,分別為半導體、通訊器材、一
般系統及政府系統技術等。由“地區類”與“產品類”交叉構成了矩陣式組
織結構。
這套模式也被用于研發課題的推動之中,并且發揮了極為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半導體事業群就有著名的G9 組織,它是由4 個地區的高級主管,以及
事業群所屬的4 個事業部高級主管,再加上一個負責研究發展的高級主管,
共同聯合組成一個橫跨地區業務、產品及研發的“9 人特別小組”,定期開
會及追蹤各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研發情況,該小組直屬一位副總裁指揮。
七、時刻走在市場前面
1992 年摩托羅拉為向擁有CPU 市場74%占有率的英特爾公司進行挑戰,
經過長時間的磋商后與IBM 及蘋果兩大電腦公司進行策略聯盟,由摩托羅拉
供應CPU 給兩家電腦公司,這項商品定名為POWERPC603,由于該公司具有半
導體技術及低成本優勢,目前此產品已在市場上打出知名度,井擁有了8%
的市場占有率。
另外,摩托羅拉目前正進行著一項宏偉的衛星通訊計劃,這項計劃將推
出66 個軌道環繞衛星使用的通訊系統,讓世界各地任何地方使用移動電話的
人,均可以跨越國家而直接通話。為了實現這項計劃,已成立了一家包括日
本、德國等在內的跨國合資公司,總資本額為15 億美元,其中摩托羅拉將出
資本總額的20.3%。
該系統預計1998 年正式營業,據稱屆時基本費與通訊費都會出乎意料的
便宜。按照這個設想,到那時由于科技的突破,人們手持移動電話可以輕而
易舉地隨意與世界各地進行通話。
八、人才為本
摩托羅拉是怎樣管理全球如此之多的據點?其管理哲學又是什么?該公司副總裁格林·托克爾精辟地總結道:“我們的原則是善用各國的優秀人才,
對優秀人才保持尊敬并予以權限,唯有尊敬與授權,才會讓人有擔起責任的
使命感,然后才談得上創造出好的成績?!蹦ν辛_拉多年來就是秉承了這一
項原則才得以使其事業不斷發展與壯大。
摩托羅拉公司還開辦了世界一流的職工技術培訓中心,規定對每一個職
工的技術培訓一年不少于40 個小時,一些有培養前途的骨干還被送到國外深
造。而每個員工,則要把自己當作大家庭的一員,彼此間以誠相待,相互信
任。這種氣氛滲透到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去。
比如說,員工上下班,不實行打卡制度,這在外資企業中是罕見的,因
為公司相信每一個人的自覺性,如果違反了制度,職工會自動辭職。例如,
有一名職工違反了醫療報銷制度,自己就提出辭職,離開了企業。這對每一
個員工都產生了觸動。
摩托羅拉公司設立了“暢所欲言箱”和“建議箱”,員工可隨時抽取表
格,署名填寫有關建議和意見,公司主管領導必須及時給予答復。有一次,
一名職工因食堂菜咸提了意見,很快得到反饋并做了改善。各種合理化建議,
都有答復,即使目前執行不了,也要有說明,以保護大家的積極性。
同時,每個員工都要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TCS 小組活動,TCS 就是“讓
顧客完全滿意”的英文縮寫。這個“顧客”的內涵是廣義的,除了產品的用
戶之外,還包括公司內部的下一道工序,目標是以最完善的工作質量,贏得
下一道工序的滿意。職工們利用業余時間,針對工作中的某一難題,通過集
思廣益,來決定問題、選定方案、采取行動、評價結果,尋找出解決問題的
最佳辦法。
美國《幸?!冯s志在評價摩托羅拉時指出,摩托羅拉是質量管理的堅持
音、技術革新的先驅音、新產品的實踐者。
當有人試探地詢問摩托羅拉是否還有缺點時,該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笑
著回答:“我們的缺點就是永遠不滿足現狀?!笨傊?,正是由于摩托羅拉公
司這種永不滿足于現狀,追求令顧客完全滿意的新思維,使得摩托羅拉最終
成為美國榮耀的企業之。這對于那些希望登上全球卓越寶座的企業管理人員
來講,應該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討論:
①摩托羅拉公司的培訓制度是怎樣的?具體做法有哪幾項?
②你認為摩托羅拉公司投入巨資進行培訓是否過分?對其企業文化會有
什么樣的影響?
③假如你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培訓部經理,你將如何設計培訓課程?